人物名片:陈丽芬,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岁时成为江阴毛纺厂的一名普通女工,从此,陈丽芬便与毛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金色的“阳光”人生。阳光集团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毛纺行业“生产规模最大、花色品种最多、产品品质最优、科技含量最高、技术装备最好”的企业,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毛纺服装生产企业。陈丽芬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全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纺织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
闪光语录: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纺服务生产企业,最大的责任就是打造国际品牌。我最大的幸福,就是阳光越来越好,阳光品牌成为国际名牌,把阳光打造成百年企业。
素色衣服,白净脸庞,没有扑面而来的精英式考究,始终面带微笑,说话是轻微的铿锵。记者眼前的陈丽芬,没有摆出“全球最大毛纺企业的董事长”的标准架势,她看上去更像是一幅没有经过任何装裱的素色油画,随意铺陈,落笔却每每掷地有声。30多年的毛纺从业经历,陈丽芬的人生主旋律早已与“阳光”的奋斗史融为一体。
技术创新,让“阳光”旋风吹遍毛纺市场
1976年,20岁的陈丽芬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高中生进入江阴毛纺厂,成为纺部车间的一名试验员。凭着对新岗位的珍惜、对毛纺的兴趣以及“要把工作做得最好”的个性,她被逐步提升为工艺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在此期间,陈丽芬从未中断过学习。她自己买了纺织材料学、毛纺学、毛纺织染整手册等各类专业书籍,边自学边工作,顺利通过了江阴市首批毛纺技术员的考试。她又先后两次参加了中国纺织大学纺织材料专业和纺织专业的培训。
1986年,27岁的陈丽芬时任“阳光”技术科长。这一年,正逢全国毛纺行业低潮,不轻易服输的陈丽芬开始在生产车间、实验室与各大毛纺面料市场的三点一线中来回奔跑。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她以女性特有的独到眼光和悟性,对精纺呢绒的潜在优势和市场前景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了立即上马5000锭精纺纱锭的建议。这年10月份,第一批精纺呢绒面世就一销而空。如果这算是“阳光”的第一桶金的话,1990年到1995年,陈丽芬运用“技术创新”在全国毛纺市场刮起的三次“五彩旋风”算是让“阳光”风光无限:1990年,阳光集团掀起“彩色呢绒革命”:针对呢绒多年来黑、青、咖“老三色”,率先推出100多种颜色的精纺呢绒,同时把这些彩色呢绒送到最为活跃也最为挑剔的上海市场;1991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会上,阳光集团开发的高级单面花呢和驼丝锦引起轰动,王府井百货大楼开设了“阳光专柜”,彩色呢绒在全国市场持续热销;1995年,阳光集团开发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高支超薄型精纺呢绒,两年间,这一新产品销量达300多万米……
在陈丽芬的带领下,公司目前共承担4个国家863项目、7个国家技术创新项目、20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2个国家高新火炬计划项目,共获得24项国家专利,组织开发的“150支极品呢绒”代表了中国毛纺业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华丽转身,从制造巨头走向品牌巨头
一直以来,陈丽芬并不介意别人将自己定位为“技术型企业家”。在她的观念中,“技术独立”、“自主研发”是阳光面料20多年来苦心造诣的真功夫,这是一个品牌击不倒的根基。
然而,一次和意大利客商的简短谈话却让她明白,品牌仅仅有技术含量是不够的,富有创意的设计文化,才是让品牌富有底蕴的生命力源泉。那天,如往常一样,陈丽芬平静地等待一场客商谈判的平淡结束。可是这样的节奏很快被打乱,谈判过程中,意大利客商一脸的振振有辞:“你们卖的是产品,可我们卖的是文化,能一样么?”
“我听了心里就很不服气,凭什么呢?难道阳光做不出有文化的产品?”当时的陈丽芬听到这样的话后起身就走,她是有很强自尊心的女子,即使在诱人的定单面前,她依然不愿意多作逗留。转身之后,陈丽芬开始了理性的反思。也许,这也是“阳光”一路风调雨顺之间早晚要出现的一场变局。陈丽芬知道,该是“阳光”大步流星走出去的时候了。
阳光制定了一条务实的品牌发展战略:先为国际一线品牌服装提供配套、定牌生产,再与国际品牌结成战略同盟,最后创造自己的高档品牌。看看国外成熟的面料企业如何为自己的产品注入设计文化?如何获取流行发布的话语权?如何建立自有的畅通销售渠道?1998年开始,陈丽芬就开始带着下属往国外跑。有的时候,这个柔弱的女子甚至习惯了单身前往。跑展会、看趋势发布、拜访客户……这些看上去琐碎的更适宜外贸业务员干的活,陈丽芬都亲身经历过,并且还干得不亦乐乎。国外客商大受感动,中国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此千里迢迢,可见诚意昭昭。
2006年,作为第一个纺织服装品牌,“阳光呢绒”悄悄入主“中国世界名牌”,而一直以来,纺织服装只能作为“低附加值”的代名词无缘参评“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底,阳光又推出“阳光时尚”这个自主品牌,2009年已开专卖店20家,2010年目标是100家,到2012年,将争取达到500家并争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