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江苏阳光由大做强双喜临门:入围中国500强企业、通过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审

2011-09-07 作者: 来源:

日前,江苏阳光集团双喜临门:成功入围今年的中国500强企业名单;由江苏阳光集团承担的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支多功能毛纺面料产业化技术”经过专业评审和网上评审后,于日前完成最后评审。

作为国内毛纺行业的龙头企业,阳光集团平均每天开发50多个新产品,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七成。阳光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曹秀明表示,从做产品到做技术,阳光已形成完整的研发体系,并由此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较高的研发能力来源于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集团内10余位国家级、省市级专家,率领2500人组成的研发团队建立了“一站三中心”,即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中心、省级开发中心。另外,他们还面向整个行业建立了技术服务公共平台,携手世界著名纺机企业意大利吉玛高公司,研制成功了国际领先的毛纺浆纱机,使过去仅用于棉纺的浆纱技术延伸到毛纺领域。

阳光集团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企业由此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从做技术到做专利、做“标准”的提升。融入了纳米技术、新材料制造技术、新装备制造技术的毛纺业在阳光集团实现了新突破:在形态上,最细的羊毛仅为头发丝的1/7;在功能上,从传统的保暖发展到抗静电、防辐射、防水、防油、防污染等。至今,阳光集团已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6项,国家火炬项目16项,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项,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近3年,企业每年申报专利百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4个。此外,阳光还参与制定了37项国家标准,并承担了国际纺织品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工作。

“从羊身上到人身上”概括性地描述了阳光集团的整个生产过程。集团董事长陈丽芬说:“我们过去为51个国家的100个品牌贴牌生产服装,只拿到15%的零售价。”产业链高低区段的巨大落差推动企业走上转型之路。“产品走高端,市场建终端”,“阳光时尚”已在京沪等一二线城市打开市场,开设了100多家专卖店。阳光呢绒、庞贝职业装已成为业内知名品牌。从贴牌生产到品牌经营的跨越,阳光自主品牌销售额占据了集团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阳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3.3亿元,利税10.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7.7%、12.3%。(陈宗安)

短评

莫把基座当塔顶

“大”,总是引人注目的。每当500强企业榜单出炉,总会引起褒贬不一的议论。2011年中国500强名单居前列的不外乎几个熟悉的国字号老面孔。有媒体称,中国“500强”还只是“500大”,这些强者不过是强在依靠先天政策和资本优势所取得的垄断暴利。

对于企业而言,“大”是值得庆幸的。尤其是“锡商”群体中,像阳光集团这样跻身500强的一批“草根企业”从小到大经历了千辛万苦,风雨兼程几十年,是外人难以体会的。如果说,他们过去已表现出由小到大的才干,那么当今复杂的经济走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又在考验着他们由大到强、由大到优的能力。

“大”,是企业的基础;强,是企业的追求;优,是企业的目标。这是阳光集团建立的转型方程式。换言之,“大”仅仅是宝塔的基座,而非塔顶。虽然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主观上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家”,但客观上已从过去的乡镇企业家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进而成为传统产业中涌现出的科技创业家。

诚然,“大”是基础,没有大谈不上强。但在经济地平线上,基座永远替代不了塔尖。塔尖才是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所谓塔尖,就是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行业的话语权和引导力。单纯沉醉于“大”的风景,应当成为过去时了。如果过去企业家之间的问候语通常是“你多‘大’了”,那么现在有必要改为“你多‘强’了”。(陈宗安)

(原载2011年9月7日《中国纺织报》头版)



Copyright © 1986 - 2024 Jiangsu Sunshine Group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8739号-2

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0577号